同城300快餐不限次数_附近300元3小时_附近一百元约

擦亮“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”

来源 xmbj2008   30次     2022-03-22 10:44:19    

国家新闻

  新华社昆明3月21日电 题:擦亮“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”

  新华社记者李怀岩、赵珮然、郑博非

 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。翻开世界植被类型图,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陆地被荒漠和稀树草原所覆盖,而在中国西南,云南西双版纳因为拥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,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这条“回归沙漠带”上。

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北回归沙漠带上保存完好、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,是关系到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。这片仅占全国五百分之一的国土面积,庇护着全国四分之一的野生动物,五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物种资源。

  如今,西双版纳全力开展雨林保护、雨林修复,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中不断探索,擦亮“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”。

万千生灵的雨林家园

  去年,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,并在人类的悉心照拂下平安回归原栖息地,让这些“陆地巨无霸”和它们的家园—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,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

  “北移南归的象群从2021年12月9日回到原栖息地后,就一直稳定活动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,几乎整个冬天都在森林里,时不时还会进入野象谷饮水、洗沙浴。”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说,据监测分析,回“老家”后,象群状态良好,未见异常,3头小象也胖了一圈,“可以说,保护区水源、食物充足。”

  这是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

  从全球范围来看,由于非法猎杀、栖息地减少等原因,亚洲象数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。值得高兴的是,通过多年的保护,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。

 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,也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“工程师”。这些庞然大物在雨林中穿行,为其他小型动物开辟出一条条“高速路”。象群踩踏、撞倒部分植物,会让茂密的雨林打开林窗,让阳光能够透过高大乔木的树冠,为林下的植物创造生存空间;一些植物的种子可以附着在大象的皮肤上,或藏在其粪便中,传播到更远的地方。

  “大象离不开森林,森林也离不开大象。”郭贤明说,保护热带雨林和保护大象,二者相辅相成。

  然而,就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,由于没有发现热带雨林地区的指示物种龙脑香科植物,中国曾被国际学界认为是“没有热带雨林分布”的国家。

  1975年7月,盛夏雨季,一支植物考察小分队深入西双版纳东部热带丛林中。随行马匹上放着考察工具,队员们在高温高湿环境中,背着干粮徒步前行……

  在经历了塌方、瘴气以及迷路的重重考验后,团队到达人迹罕至的一条沟谷边,发现了一望无际的高大树冠群落。植物研究的经验告诉他们,这是一种罕见的热带雨林树种。经过团队仔细研究后,确认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龙脑香科植物。

  3月16日,茶农在景洪市大渡岗乡茶园森林化改造示范基地采摘茶叶。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

  望天树,国家一级保护植物,傣语名为“埋岗转”,意为“仰头看天才能看到树顶”。一棵70岁的望天树高达50多米,个别的甚至高达80多米。

  “谁说中华无热带,大好河山满金银。”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谈起往事精神矍铄,他介绍,国际上要证明一个地区是热带雨林地区,必须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有龙脑香科植物大量个体自然分布存在;二是龙脑香科植物在该森林群落中应该形成优势林,能实现自然世代更替。

  望天树的发现,为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提供了关键的证据。除了亚洲象、望天树外,这块“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”还庇护着鼷鹿、蜂猴等野生动物750余种,版纳青梅、白旗兜兰等高等植物5000余种。

让绿色成为底色

  由于喜马拉雅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,西双版纳的东、北、西三面高的特殊地形地貌,造就了特殊的热带湿润气候,也造就了这颗“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”。

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资源丰富,同时也是茶叶和橡胶种植的重点区域。雨林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,比如跨境保护难度大、橡胶林和茶园等经济作物挤占雨林空间等。

  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介绍,近年来,西双版纳严厉打击种植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,出台巩固种茶毁林整治成果“十条”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“十严禁”,加大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和违法犯罪跨区域联合打击力度,探索全民共保共享、公众公益参与、跨州跨境跨流域保护新路径。

  3月14日,野象监测员在景洪市大渡岗乡213国道附近的丛林中搜寻野生亚洲象。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

  西双版纳居住着傣族、哈尼族、布朗族、拉祜族、基诺族等世居少数民族。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热带雨林及其动植物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,在识别、利用和保护森林的过程中,产生了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。

  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紧邻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创建的保护区——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主要保护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。传承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智慧,当地村民和保护管理者探索出“社区共管”的路子,村民参与到保护中来,并在保护中受益。

  “朱蕉可以治胃痛、海船能清火解毒……”曼点村村民岩叫家房前屋后都种着政府扶持种植的传统傣药,他说:“这些植物既美观又能入药,有小病小痛随手拿来就能用。”

  此外,政府扶持在橡胶林下套种大叶千斤拔、萝芙木,在村寨、公路周边种植土沉香、降香黄檀等,还在村里成立傣医药保护小组,将村集体约50亩天然林划为村寨“药用植物保护地”。村民们收入得到相应提高,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更高了。当地群众转变观念,改变生活方式,与管理部门一道,成为这片动植物王国的守护者。

  这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内森林一景(3月15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

  全民参与保护,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向群防联护转变,动物栖息地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修复转变,种群巡护从以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相结合转变,珍稀濒危物种从收容救护向繁育放归转变,野生动物肇事处理从单一补偿向防补并举转变,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。

  截至目前,西双版纳州1.9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,森林覆盖率达81.3%,生态红线面积达42%,国家级、省级、州级、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%。“绿色成了西双版纳的底色,生态成了西双版纳的本色,保护成了西双版纳的特色。”郑艺说。

研究会介绍

   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是由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等全国重点科研院校、科研单位和众多著名教育家、科学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、经国务院批准、民政部核准登记、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,是我国智慧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团体。
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Copyright @ 2005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号:11010802031528 京ICP备13026218号 办公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院泰诚商务会馆103室,办公电话:010-62154491